智慧城市建設走進醫療社保
發布人:仁華科技
發布時間:2017-05-08

提起智慧城市人們首先就會想到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新一代通信技術等最新的技術名詞,從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2013智慧城市高層論壇獲悉,當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趨向理性和務實。空談技術的情況已不多見,更多的是各種已經落地或即將推出的項目和應用。這也預示著智慧城市將從技術推動型增長進入應用驅動型增長階段,應用將成為增長重點。
不過從本屆科博會上可以看出,這些高深的技術正轉向一個個已經落地或即將推出的應用,人們對智慧城市的認識趨向更加務實和理性。
在此次科博會上,北京移動就重點推介了針對市民3種出行方式的五大智能交通解決方案,北京聯通則展示了針對市民的娛樂和就業問題,推出的云游戲和青年沃創業平臺等。
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表示,技術主導的無線城市、數字城市、寬帶城市、感知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,但強調軟實力的創新城市、宜居城市、平安城市、健康城市、幸福城市、人文城市等更是智慧城市應有之義。
他進一步指出,以北京為例,尚存在“有數據的沒挖掘,能挖掘的沒數據”的窘境,可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尚需落在實處。
缺乏標準和部門協調
根據國標委對智慧城市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,29的受訪者認為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少標準,26的認為缺少國家規劃,25的認為缺少部門協作,僅有9和6的受訪者認為缺少資金和技術。
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在論壇上公布了這一調查結果。她認為,智慧城市當下比以往城市發展的任何時期都更需要標準,但現狀是:標準體系尚未建立,關鍵標準缺位;標準化存在交叉、重復,統籌協調亟待加強;地方存在重建設輕標準、重系統輕互通等問題。
她建議,建立國家統籌協同推進機制,統一制定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和標準布局,與試點相結合加強自主技術轉化,更廣泛參與、合作,共同制定國家標準。
中國移動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殿鋒也指出,智慧城市應用的推廣已遠遠落后于技術的進步,“每次推出創新應用的時候,總會遇到一堵墻,或大或小,這堵墻就是行業壁壘。”他呼吁,行業各界共同探討合作共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模式。
民生信息化或成下一步投資重點
可以預見,隨著人們對于利用智慧城市建設解決實際問題的需求日益緊迫,以及相關制度標準的不斷完善,智慧城市將從技術推動型增長進入應用驅動型增長階段,應用將成為增長重點。
民生證券日前發布報告也指出,智慧城市建設具備投入總額大、投入周期長的特點,第一階段以搭建系統及平臺為主,硬件及集成的占比較高;第二階段將以部署具體應用為主,軟件占比較高;第三階段建設則基本以升級維護為主。
據童騰飛介紹,北京市今年就將重點開展食品安全物聯網工程,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,實時感知、傳輸、查詢食品生產、加工、運輸等環節信息;通過統一的追溯信息平臺,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、流向可跟蹤、偽劣視頻可找回、儲運信息可查詢。
目前來看,既能滿足政府執政管理的需求,又能夠看到較為清晰的投入回收模式的智慧交通、平安城市等領域已呈現出爆發態勢,而下一步,涉及醫療、社保、教育和食品安全等的民生信息化領域有望成為投資重點。